地址:上海市閔行區疏影路1280號
傳真:021-54883445
踏進上海三思電子工程有限公司大門的一剎那,我們就被眼前的一幕溫暖到:陽光下,82歲的陳必壽和工作人員一起站著,背挺得直直的,臉上帶著笑容,十分親切。
陳必壽在業界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身為上海三思電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雖已高齡,但思維清晰、記憶力好,對答如流,一口流利的浦江話更是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陳必壽的老家在浦江縣城,17歲那年,他外出求學,畢業后在上海船舶運輸研究所任技術員。1980年,作為上海船舶運輸研究所計算中心兼計算室主任,他獲得赴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機會,成為改革開放后首批中國留學人員,后又成為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50歲那年,陳必壽響應國家號召,大膽創業,逐“光”而行,創立上海三思,致力于LED產品的創新和應用,“當時注冊資金16萬元,只有20多名員工”。
為何取名為“三思”?
陳必壽透露,“三思”除了有英文“3C”即“Computer(計算機)”“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的諧音外,也有“三思而后行”的意思。
陳必壽一家和文化部原副部長石西民一家是世交,陳必壽的爺爺是畫匠,應邀到石西民家畫像時,曾住在他家里。上海《解放日報》資料研究組副組長石士助是石西民的弟弟,陳必壽曾向他請教“三思”這個名字,石士助點贊:“很好!”
逐“光”路上,陳必壽秉承嚴謹、低調和篤定的精神與態度,堅持科技創新和品質匠心,帶領團隊用“鐵杵磨成針”的精神攻克一個個難關,實現一項項硬核創新。
“為了研發陶瓷散熱技術,我們自己燒制陶瓷,剛開始陶瓷產品成品率只有50%,經過不斷改良,成品率達99%。”陳必壽說,產品要達到一系列標準,沒有五年十年是不可能完成的。“科技創新是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新的發展環境,民營企業必須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戰略,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升競爭力,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三思光電構建起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網絡,科研團隊人員超過500人,每年研發經費占全年銷售額的10%左右,實現全部核心技術自主掌控,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大科研課題的牽頭單位。從首創LED證券屏的規模化應用、公路LED交通信息情報板的全國普及,到全彩顯示屏無信號接插件專利的突破,三思光電在超微間距顯示、系統集成、完全自主國產等關鍵領域持續發力。數據顯示,三思光電獲得授權專利技術880余項、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150余項,產品涉及智慧高速、市政建設、智慧城市、能源托管、機場港口照明、植物照明、智慧顯示、智慧交通八大領域。
“三思之光”照亮世界。國內,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上海進博會、上海世博會開閉幕式、G20杭州峰會、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等,展示“三思風采”;國外,美國紐約時代廣場1.2萬平方米的顯示屏、洛杉磯中心3500平方米的巨幅顯示屏、塞浦路斯超20萬盞LED路燈、黑山共和國40公里長的第一條南北高速公路等,印證“三思力量”。
在業界,陳必壽以三思光電代言人的形象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大屏一事被傳為美談。2016年,三思光電拿下紐約時代廣場的LED顯示大屏業務,并提前10天完成工程驗收。為致敬三思光電的高效與品質,該大屏廣告運營商以10天的開屏廣告作為答謝。
“本來我們準備的是產品廣告,但對方說廣告不允許,只能是公司宣傳,而我們沒有宣傳片,公司員工只好把我的照片發上去救急。”陳必壽為人低調,向來不注重宣傳,事先根本不知情,直到陸續接到美國朋友發來的祝賀信息,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覺被“曝光”了。
舉世矚目的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上,陳必壽如一束“光”,展示華人風采和驕傲。
“三思”一炮打響。
“三思之光”也照進浦江。懷著對家鄉的熱愛,2008年,陳必壽成立浦江三思技術有限公司,并將三思旗下的照明生產線全部轉移到浦江。由此,三思光電形成上海總部、嘉善基地和浦江基地的研發、生產格局,扎根長三角。
依托上海三思強大的科研力量,浦江三思產能和銷售規模穩步擴大,有效帶動區域產業發展。目前,浦江三思已建成2座陶瓷隧道窯、7條陶瓷生產線、4條LED球泡燈生產線、多條路燈和隧道燈生產線,具有年產2000萬套燈具的產能規模,逐步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大型LED生產基地,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華市模范集體等稱號,連續多年居浦江縣納稅大戶前列。陳必壽頗為欣慰:“浦江各方面很支持,吃得好、住得好、環境也好,員工都很愿意待在浦江。”
耄耋之年的陳必壽仍像年輕人一樣激情滿滿。他每天雷打不動,第一個到公司上班,與研發團隊討論技術問題,或者了解銷售情況、考慮新工藝新材料,同時風雨無阻堅持鍛煉,并學習2個小時以上。
“老百姓都渴望新技術、新產品,我們一直在努力提供高性能產品。”陳必壽喜歡將自己定位成技術人員,“搞技術開發是我一輩子的興趣和愛好”。
回顧30多年的創業路,陳必壽表示,實現了“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的目標,接下去要爭取在光電領域做到全球第一。“這不是靠嘴巴說說,我們會踏踏實實,一步一腳印,用技術開發的核心力量來實現目標。”
“追逐光芒,融入光中,最終成為那道照亮別人的璀璨之光”——采訪結束,記者的腦海里蹦出這句話,這不就是眼前的陳必壽嗎?
文章來源:金彩云客戶端
編輯:黃雪芬
二審:潘慧
三審:王春雷